慈禧太后在其以权位性命为赌注的保守做法遭受失败之后得了教训,转而实行进步政策。实际上,她做得超过了她的外甥。“千秋万岁!”“长治久安!”在她的有生之年,是可以指望她将她如此热情支持的事业进行下去的。她实行铁腕统治。她充满勇气,在许多崭新未知的道路上驾驭国家战车而毫无动摇之意。她知道她可以依靠她那些总督巡抚——由她任命的人——的支持。她也知道改革思想在国内已经深入人心,人民的心是向着她的。

——W·A·P·马丁《中国的觉醒》

1902年6月,朝廷从西安回到北京后没多久,就向驻华各使馆的外交官太太们发出了去宫里觐见慈禧太后和赴宴的邀请。外交官太太们于是到一处使馆开会,一起进行磋商如何应对此事。许多出席者的动机跟普通旅游观光的人差不多,只想进宫看看而已。除了一、两个人曾到过宫里之外,这些太太从未觐见过太后。其中有几个人在1900年使馆被围期间被困在英国使馆,度过了从六月到八月令人难熬的八个星期。她们眼见皇城城墙上的枪炮向使馆倾泄,出来以后就有了一肚子火。当中有一个人还因为表现勇敢而获得了本国政府的授勋。当时她和她的丈夫躲在防御工事里。她的丈夫被爆炸的地雷掀起的尘土盖在下面,又被另一处爆炸震了出去,居然没有受伤。还有几个是新近来北京的,没有这些辛酸的经历,但对慈禧太后却听说过不少,她们叫她“雌龙”,急于一见。

慈禧回銮图

主持会议的人在北京呆得最久,是外交官夫人中的元老了。第一个要决定的问题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紫禁城。结果没怎么讨论就决定了坐轿子,因为那样显得最尊严,而且在中国只有贵妇人才坐轿。接着会议主席要求就引见的礼仪形式发表意见。一个人提出不要规定什么礼仪,而是大家一齐涌上前去,这样就没有人可占先,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以随意观察这条母龙。还有一个人说:“六月的天气,那天一定会火烤一样。离她远点的好。而且她还要叫卫兵保护着,烤我们的还不仅是火呢。”会议主席听了这些提议看上去很担心,但依然很有尊严,保持着冷静。随后有个温和的声音提出一般所有的觐见都要行屈膝礼的。“屈膝礼!”立即就有另一个声音愤愤地说,“要我们向她行屈膝礼,还不如让她跪拜在我们面前,求我们原谅她想开枪打死我们。”不过到最后,还是决定按照宫内接待公使们的形式办。在这第一回觐见时,北京有些公使馆的外交人员之间普遍存在的情绪从这些小事中可见一斑。

“几天之后,当我们跟着那些华丽的格格福晋走进朝会大殿时,一切都改变了。我们抬眼望去,慈禧太后坐在丹陛之上的宝座中,左边是皇上,旁边跪着军机大臣,仪态万方的格格福晋们行礼时膝部弯曲到碰在地上。我们忘记了前几天会议上的那种愤慨情绪,感受到了她尊严的举止和环境所引起的敬畏,于是不由自主地行了三下觐见帝后时必须行的屈膝礼。我们由衷地感到,这位坐在宝座上的庄严女性真不愧为标标准准的女皇。她的手里操着全人类三分之一人口的祸福。她明亮的黑眸仿佛能猜透我们在想些什么。事实上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慈禧与光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未来小说只为原作者何德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德兰并收藏慈禧与光绪最新章节中国的王公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