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张东荪,走了戴季陶。

来了陈望道,又来了李达。

1920年8月,一位身材壮实、三十岁的男子,刚从日本归来,前往渔阳里二号拜访陈独秀。

这位湖南口音的来访者,原本只是看望陈独秀,却被陈独秀留住了,从此竟住在渔阳里二号,成为《新青年》杂志的新编辑。

此人便是李达,号鹤鸣——毛泽东总是喊他“鹤鸣兄”。

李达的到来,使正在筹备之中的中国共产党,添了一员虎将。

李达曾如此回忆道:“我回到上海以后,首先访问陈独秀,谈起组织社会革命党派的事,他说他和李汉俊正在准备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就邀请我参加,做了发起人,这时的发起人一共是八人,即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当时在日本)、杨明斋、李达。每次开会时,吴廷康(即维经斯基)都来参加。……

当时的李达,正处于热恋之中。

时值暑假,李达作为留日学生总会理事从日本回到上海,参加中国学生联合总会的工作。

学联有时跟女联在工作上有些来往。女联,亦即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会长徐宗汉乃黄兴夫人。黄兴,同盟会的元老,辛亥革命时的革命军总司令。偶然,李达在徐宗汉那里,结识了她手下做文秘工作的一位小姐,名叫王会悟。王会悟眉清目秀,知书达理,与李达相识后彼此很快就产生了爱慕之情。

李达,1890年出生于湖南零陵县一户佃农家庭。在兄弟五人之中,唯有他得到了读书的机会。

在李达上中学的时候,有两件事给了他莫大的影响。

一件事是学校里收到一封从长沙寄来的信,拆开来一看,那信竟是用鲜血写成的!

写信者名叫徐特立(后来他成为毛泽东的老师)。他断指写血书,号召青年学生们投入反日救国运动。

这封血书震撼了李达的心灵。他敬佩那位不惜用鲜血写信的徐特立……

另一件事是同学们为了抵制日货,把日本生产的文具堆在操场上,用火烧毁。点火时,发觉火柴也是日本货!可是,点火的同学在点火之后,不得不把这盒日本火柴留下来。因为倘若把这盒火柴也烧掉的话,下一回烧日货就没有火柴了!

他意识到中国实在太落后了。抱着“实业救国”的愿望,在1913年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去日本学理工科。

在日本,他的心境是矛盾的,痛苦的:

我们一群留日的青年们,一方面感到耻辱,一方面滋长着反日情绪。老实说,我们是要忍耐着,在那里学习一点东西,以便将来回国搞好我们自己的国家。可是,当时国内的情势怎样呢?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得辛亥革命终于流产,出现了封建军阀头子袁世凯独裁的政治局面。袁世凯被人民推翻以后,又出现了直系、奉系、皖系各派军阀互相混战的局面;同时,南方也出现了川、滇、粤、桂各派新军阀互相争斗的局面。各派新旧军阀都勾结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作后台,发动内战。全国人民在蔓延的战火中,受着军阀们的剥削和压迫,都感到活不下去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未来小说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