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走了才十多天,又一个来自北京大学的小伙子来敲上海渔阳里二号的门。

此人也姓张,也是从李大钊身边来。他比李大钊小六岁,比张国焘大两岁,本名张崧年,号申甫。后来,便以张申府为名。他是河北献县人。当陈独秀对党的名字叫“共产党”还是“社会党”定不下来时,写信到北京,就是写给这位张申府的。

张申府原是北京大学学生,此时已是北京大学讲师。暑假已经结束,正是开学之初,张申府为什么从京来沪呢?

原来,罗素来华,竟是他“鼓吹”请来的,此行为了来沪迎接罗素。

张申府是学数学的,却又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而罗素正是这样。张申府向梁启超“鼓吹”罗素,那时梁启超当财政部长,筹了一笔钱,把“世界名人”罗素请来了。罗素要从英国前来上海,自然,张申府要从北京来沪迎接他。

张申府在陈独秀那里住了十几天。

他是这样回忆的:

在上海,我同陈独秀谈过建党的事,我们认为既然组织起来了,就要发展,能入党的人最好都吸取到党内来。

从上海回京后,我把和陈独秀谈的情况告诉了李守常(引者注:即李大钊)。当时北京只有我和李守常两个党员。我们一致认为要发展党员。发展谁呢,首先想发展刘清扬,这时刘清扬回到了北京。刘清扬是天津人,五四运动中表现很积极,是一个女界的学生领袖,曾被警察关过。1919年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她到上海出席会议。1920年7月,学联决定到南洋去幕捐,就派了刘清扬、张国焘两人参加。刘清扬很能干。她9月底回到北京。我和守常在图书馆主任室找她谈话,准备吸收她入党。她不干,没有发展。……

刘清扬是回族人。后来,在1920年12月跟张申府一起坐法国“高尔基尔号”船,去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张申府与刘清扬结为夫妇,介绍刘清扬入党。此后,张申府、刘清扬又作为介绍人,介绍周恩来入党。这是后话。

当时,由于刘清扬不愿入党,李大钊和张申府一起发展的北京的第三个党员是张国焘。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和张国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亢慕义斋”聚首。这天,便成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之日——尽管当时没有“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这样的名称。翌年7月,他们在一份报告中是这么写的:“同志们,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仅仅是在十个月以前产生的。”这表明,当时他们是自称“北京共产主义组织”。不过,如今人们都统一称之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亢慕义斋”,又叫“康慕尼斋”,不知内情者不解其意。其实,那是“u-nism”——共产主义的音译。“亢慕义斋”,亦即“共产主义室”。

在“亢慕义斋”里,悬挂着一副对联:

出实验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

这副对联表达了他们不畏艰险、投身革命的决心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含意。南呼北应,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继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之后的第二个共产党组织。

就在这个小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未来小说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