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5月9日,又一艘名叫“阿芒贝利号”的轮船驶出上海港,前往法国。

在码头送行的人群之中,站着又瘦又高的毛泽东。

船上赴法青年之中,有许多湖南青年,内中有毛泽东的好友萧三。同船的也有四川青年,内中有一位十九岁的不大爱笑、言语不多的小伙子,名叫赵世炎。

赵世炎是四川酉阳县人,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后来,他还取了个俄文名字,叫“阿拉金”。那是因为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十二位革命者在法庭受审。当赵世炎1923年由法国去莫斯科学习时,同行者正巧十二人。于是,这十二人各取1905年十二位俄国革命者的名字为自己的俄文名字。赵世炎取了其中阿拉金作为自己在俄国使用的名字。

赵家是多子女家庭。赵世炎兄弟姐妹九人,他是“老八”。他的妹妹,亦即“老九”,比他小一岁,名叫赵君陶。赵君陶便是李鹏之母。

十三岁之前,赵世炎在四川酉阳度过童年,在龙潭镇高级小学毕业。

他的父亲赵登之,是酉阳地主兼工商业主。1914年,赵登之得罪了当地的恶霸,不得不带着五个未成年的孩子迁往北京。到了北京之后,赵世炎和四哥赵世琨一起进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而姐姐赵世兰、妹妹赵君陶则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女中。

赵世炎上中学时,很喜欢英语课。学会了一口流畅的英语,使他后来出国受益匪浅。

1918年6月30日,王光祈、曾琦、周太玄等六人,在北京顺治门外岳云别墅开会,讨论成立“少年中国会”,扣里选王光祈为主任,并决定邀李大钊列名发起。后来,在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会在北京回回营陈宅正式召开成立大会,成为五四时期中国进步青年的重要团体。

赵世炎在1917年结识李大钊。在筹备成立少年中国会期间,李大钊让赵世炎也参加一些活动。这样,赵世炎开始走出学校,投身于社会活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三天——5月7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成立学生会,赵世炎便当选为干事长。这年7月,赵世炎在附中毕业,正式参加了少年中国会。

不久,赵世炎进入吴玉章在北京主办的法文专修馆,学习法语,为去法国勤工俭学作准备。他有很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学法语进步甚快。出国之后,他还学会了德语、俄语和意大利语,确是一位勤奋而又富有才华的青年。

赵世炎在1920年4月结束法文专修馆的学习,便与萧三等结伴前往法国。

他在路过上海时,看望了陈独秀,跟陈独秀建立了联系。正在筹备建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陈独秀,把情况告诉了他,他表示赞同。

到了法国之后,他一边在工厂做工,一边研读法文版的《资本论》和法共中央的机关报《人道报》。

1921年2月,赵世炎通过陈独秀的关系,跟张申府建立了联系。

两个月后,陈公培收到陈独秀的信,去见张申府。

这样,如同张申府所说:

于是我和周恩来、刘清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未来小说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