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国焘去世之后,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只剩下一人健在——刘仁静。

在十五名中国共产党“一大”出席者之中,刘仁静最年轻,当时十九岁。倘不是一场飞来横祸——车祸,使他在1987年丧生,也许他今日还活着。

刘仁静的一生,磕磕碰碰,浮沉无常,也是够曲折、复杂的。

刘仁静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上担任翻译。他自诩读过不少马克思主义英文版著作,在会上常与李汉俊展开论战。

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之后,刘仁静回到北京,筹备创办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刊物《先驱》(《thepioneer》)。

1922年1月15日《先驱》创刊号问世,定价为“铜圆两枚”。创刊号上注明:“本刊尚未觅定地址,请读者诸君向该处代派人订购可也——北大传达室代售。”

《先驱》由刘仁静、邓中夏两人负责。后来,《先驱》迁往上海,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

1922年11月,刘仁静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代表陈独秀一起在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四大”。刘仁静在会上作了发言。就在这次会上,刘仁静结识了托洛茨基。

会议结束后,陈独秀先回国,刘仁静在苏俄逗留了几个月。回国后,在广州列席了中国共产党“三大”。

1923年,刘仁静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他在《中国青年》、《向导》、《民国日报》发表了近百篇文章。他用谐音“竞人”(“仁静”颠倒一下)作笔名。后来,由于他与施存统意见不合,离开了团中央。

1926年9月,刘仁静赴苏联,在国际党校列宁学院学习。这时,他学会了俄语。

也就在这时,苏联党内爆发了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尖锐斗争。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党籍。

刘仁静同情并倾向于托洛茨基。1929年6月,当刘仁静回国时,特地用美金买了一张假护照,绕道欧洲回国。

刘仁静绕道欧洲的目的,是听说托洛茨基在土耳其,希望一晤托洛茨基。刘仁静先来到德国,得知托洛茨基准确的地址,便来到土耳其,在一个小岛上终于找到托洛茨基。

“中国是一张很重要的牌!”托洛茨基用俄语跟他交谈,“我很高兴有了来自中国的支持者。”

在那些日子里,托洛茨基每天上午花半天时间跟刘仁静交谈,有时,下午也交谈。他们一起划船、散步。刘仁静在那个小岛上度过了十几天。从此,他成了托洛茨基忠实的门徒。1929年8月,刘仁静坐海轮回到了上海。

托派郑超麟这么回忆:

刘仁静回国,住在上海法租界一个公寓,我和尹宽(引者注;也是托派)两人去看他,他公然以反对派立场同我们说话,也同拥护中央(引者注:指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人说话。他告诉我们,昨日恽代英来看他,他向代英批评党的官僚化。仁静又告诉我们,他此次经过君士坦丁堡,见过“老托”。我同仁静约好时间,在我家里会见陈独秀。

刘仁静虽然一回国便与陈独秀以及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色的起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未来小说只为原作者叶永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永烈并收藏红色的起点最新章节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