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博格不是经济学专家,所以也不是很明白什么商业优惠,不过有一点他是知晓的,那就是没有签订正式协定之前,任何的承诺都只是一堆空话。要不是现任元首的信誉还算比较坚挺,换成早先希特勒当家的话,就算签订了协议也证明不了啥。

布伦博格的态度让孔祥熙感到非常惊喜,似乎这位帝国元帅对中国充满着善意。孔祥熙并没有为此得意忘形,他反而更加陪起了小心,生怕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对方的观感,千万不要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因为一些小小的细节处理不当导致整体交涉的崩盘。于是孔祥熙小心翼翼的奉承着德国元帅,只要保持住德国人现在的态度,他就已经立下了大功一件。

因为时间的关系,双方只能初步交换了各自的意见,但是对于孔祥熙来讲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最终宾主尽欢,双方愉快的告别,结束了德中两国第一次非官方的会面。

关于给予德国方面的优惠与好处,国府确实是充满诚意的。蒋中正在一圈“国际问题专家”的补课下,终于搞明白了国家此时面临的外交局面,他之前的愚蠢举动正在把最强大的一个友邦推开。

德国早已经不是他概念中那个贫弱的国家,欧洲各国正在德国强大的武装威慑下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联盟,他原本预想中国府可以选边站队、以夷制夷并从中牟利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还想要以夷制夷,现在欧洲还有哪个夷能制得了德意志帝国,蒋中正想要玩老一套的投机手段,浑水摸鱼顺便敲德国一笔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打错了算盘。

说起来这倒也不能一味的责怪蒋中正,国府的消息原本就比较闭塞,对国际大势的了解总是比别国要慢上半拍,而德国胜利的速度有些匪夷所思,欧洲局势的变化实在太快,加上此前德国对战争新闻与情报的严格封锁,导致蒋中正对国际形势的把握还停留在几个月之前,在当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现如今既然已经了解了这些新情况,再不立即加以补救,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此时中国的战局正好处于急转直下的时刻,日军在各条战线高歌猛进,国府几大战区守军节节败退,无数难民抛家弃业涌入西南各省,国统区内经济迅速衰退,物价飞涨,币值一落千丈,完全就是一派穷途末路的景象。

很多人都认定日军将发起连续的大规模进攻,顺势一鼓作气把中国全部拿下。越来越多的国府官员偷偷与南京伪政府搭上了关系,前线更是有大批的国府部队或投降或易帜,甘愿成为侵略者的走狗,倒转枪口劫掠杀戮起了自己的同胞来。

在这种时候,一个强大的外国友邦站出来支援中国的抗战,无论是对于国府的民心还是军伍士气都是一个巨大的激励。蒋中正对自己的短视有些后悔不迭,但是后悔药这种东西就是有钱都买不来的。

很多人以为他是个极为好面子的人物,却忽视了他其实是个能屈能伸的枭雄,他对外表现的就像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其实这大部分都是伪装,或许在他的后半生确实有过这方面的转变,但是在眼下这段时期,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只要能够帮助他维持住个人的权威统治,他可以向任何势力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未来小说只为原作者锋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锋锐并收藏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第三百六十章 无题